踏上高原
七月,林芝山川秀美,素有“雪域江南”之称。南方公证处公证员朱雪峰作为广东省司法厅、广东省公证协会选派的第三批援藏公证人员,带着广东公证人的专业与热忱,从南粤大地奔赴西藏林芝,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上,以四十余天的坚守与奉献,搭建起粤藏公证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九月伊始,他圆满完成援藏任务顺利返粤,这趟旅程,不仅是对他专业能力的锤炼,更是一次深刻的初心洗礼与职业升华。
从林芝回到广东已有月余,但高原的壮美风光、同事们的亲切笑脸、大家并肩作战的日子,仍时常浮现在朱雪峰的眼前。让我们跟随他的讲述,一起回顾这段不平凡的援藏经历。
走进林芝一线 倾情融入服务
7月21日,我和另一名来自清远的公证员一起踏上了林芝这片向往已久的土地,尽管林芝海拔相对拉萨较低,却仍躲不过高原反应的“下马威”。在当地同事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我们很快适应环境,全力投入工作。为尽快熟悉办证情况,我们提前了解林芝公证处的基本情况,认真查阅了公证卷宗,熟悉当地办证系统,细致了解该处的业务办理流程等,并参照广东公证质量标准,为当地公证卷宗逐一“把脉”,找出可优化提升的细节。同时,我们积极协助当地开展日常办证工作,从接待群众、解答咨询,到办理公证业务、制作公证书等,我与同事一道累计为当地群众办理了数十余件公证事项,有效提升了林芝公证处的办证效率,减轻了当地公证员的办证压力,提高了当地群众的满意度。
公证保全增殖流放 守护尼洋河生态
8月上旬,我们与当地同事一道驱车前往巴宜区米瑞乡尼洋河畔,为当地农业农村局、渔业公司开展的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办理保全证据公证。为保护尼洋河生态平衡,每年政府部门会定期组织向尼洋河分段投放大量鱼苗。为确保项目按要求完成,作为常年办理大量保全证据的公证员,我从保全方案的设计、公证人员的分工以及如何与申请方和主办方密切配合进行了安排和调度,明确了保全思路,梳理了项目风险。项目开始后,我与同事一道手持拍照设备对鱼苗抽检、投放等关键环节进行拍照记录,圆满完成了本次增殖放流保全任务。第一次参与生态保护,心里有种踏实的成就感,好像和西藏这片山水、这些生命有了一点点温柔的联结。
办理特色继承案件 践行公证为民
在日常接待中,我接触到了许多富有当地特色的公证案件,这类业务既与广东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有僜人家庭因不识汉字,需由公证员逐句念读笔录;有藏族同胞存在特殊婚姻制度,需反复核实亲属关系;有因当地逝者多实行天葬无法提供死亡证明,需协调村委会找亲属作证。期间,我与当地同事一道办理的继承案令我印象深刻。我们结合西藏自治区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和西藏农牧区传统婚姻习俗,克服“夫妻关系认定”“夫妻共同财产界定”等难点,通过联动村委会核实亲属关系,顺利办结案件。事后,我们主动复盘,提出整理标准化案例指引等优化建议,助力提升服务质效。
积极拓展保全业务 化解历史疑难纠纷
在日常接待中,我深切感受到当地对保全证据公证的迫切需求。林芝公证处仅有2名公证员,日常工作繁重,此类业务经验不足。期间,我们共同承办了某住宅小区积压多年的消防管道施工合同纠纷保全证据公证。该小区是林芝一家超大型小区,环境优美,却因消防管道长期未通过验收而存在安全隐患。开发商与施工方相互推诿,合同纠纷已诉至法院但尚未判决。开发商既想尽快修复设施、通过验收,又担心破坏现状影响证据,因此向公证处求助。考虑到消防工程质量核验的专业性,我建议开发商通过法院指派鉴定机构进行质量鉴定,并由公证处对消防设施现状及鉴定过程办理保全证据公证。开发商认可该方案,但提出法院指派鉴定机构较难操作,希望直接对消防设施现状予以公证,同时保证消防质量问题肉眼可见。经反复确认保全方案和工作细节后,我与2名林芝公证员前往小区,逐栋检查消防设施,进行全面拍照和重点录像。我们累计爬升10余栋单元,历经3小时完成取证。回到公证处后,我立即整理工作记录、撰写公证词,为后续同类业务留存参考,以实际行动践行“传帮带”。开发商拿到公证书时激动表示:“有了这份公证书,终于可以安心修复消防设施了。”
提升档案管理 推进信息化建设
提升林芝公证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是我刚来林芝就接到的一项重要任务。为破解当地公证档案存储空间不足、查询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我结合广东公证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两步走”思路:一是利用司法部、国家档案馆出台新的公证档案管理办法之机,推动存量档案移交市档案馆;二是尽快搭建公证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实现纸质与电子档案同步建立。该方案获局领导肯定后,我迅速协同当地同事对接林芝市档案馆,沟通档案移交事宜,并随局领导赴拉萨考察学习阳光公证处在公证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践经验。接着,我主动联系广东及林芝的办证系统开发公司,深入了解电子档案系统功能与适配性。经多方调研,并充分征求西藏自治区司法厅、区公证协会的意见,结合局领导指示与林芝实际需求,最终敲定了林芝公证档案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目前,档案管理系统即将进入部署阶段。
感悟援藏意义 实现双向成长
下班后,我时常与同事们沿尼洋河散步,听他们讲述高原公证人的办证故事。这些瞬间让我深刻明白,援藏不仅是“输出经验”,更是“双向成长”——我们带来广东的高效流程与数字化理念,他们教会我们“扎根边疆的坚守”与“贴近群众的温度”。
八月的林芝,风里满是收获的气息。作为援藏公证员,我始终记得出发前“缺氧不缺精神”的嘱托,也愈发坚定初心:要把广东公证的专业与高效留在林芝,让法治服务如八月的阳光般,照亮每一个需要的角落,让公证的公信力,在雪域江南的土地上深深扎根。